时间:2025-09-25 17:36:00 来源: 阅读:次
案情回顾:赵先生在某银行被推荐购买了一款“收益比存款高”的保险产品,销售人员演示了高档分红下的诱人收益。赵先生理解为这是一种“高息存款”,便购买了。五年后他因急需用钱前去退保,却发现能拿回的“现金价值”远低于已交保费,更别提演示中的高分红了。赵先生感到被骗。
案例分析:此案例是 “销售误导” 和 “消费者误解” 的共同结果。赵先生混淆了保险与存款的根本性质。分红险、年金险等产品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,演示利益并非保证利益。其前期现金价值通常低于已交保费,注重的是长期、稳定的现金流规划,而非短期收益和灵活性。
风险提示:
1.分清产品性质:存款是债权关系,保本保息;保险是合同关系,收益可能浮动,前期退保有损失。
2.关注“保底”和“现金价值”:购买理财型保险,首要关注合同写明的保证利益(如保底利率、保证领取金额)和现金价值表(退保能拿回多少钱)。
3.核实销售人员资质:要求销售人员出示执业证书,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产品信息。
科学理财观的“三要三不要”:
三要:
1.要先规划保障,再谋划投资。(防火墙优先)
2.要理解产品本质,匹配自身需求与风险承受能力。(知己知彼)
3.要坚持长期主义,做好资产配置。(放眼长远,分散布局)
三不要:
1.不要相信“保本高收益”的谎言。(警惕骗局)
2.不要进行盲目跟风和短期炒作。(拒绝投机)
3.不要用短期要用的钱去做高风险投资。(避免错配)